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環場音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urround Sound
作者: 朱則剛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音響發明後,音響廠商以及唱片公司均致力於研究發展高傳真(High-Fidelity,簡稱 Hi-Fi)的錄音技術與音響設備,以求音樂播放時能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因此由單聲道(Monoaural)進展為二聲道立體聲(Stereophonic),此種二聲道音響早先更稱為身歷聲音響。但是二聲道雖稱為立體聲音響,在音樂播放時實只能由置於前方的2隻喇叭,產生平面的聲音,不易重塑出音樂廳自然迴響的立體感。因此在1970年代又產生了四聲道音響,並風行一時,可說是現今環繞音效音響系統的前身。但是由於規格未統一,軟體不普及,價格昂貴等多種因素,隨即熱潮消退。
  近年來,受到錄影科技普及的影響,電影院失去很多觀眾。為吸引觀眾,電影片除在畫質上力求改進之外,更力求在聲音上創造身歷其境的臨場感,因此率先在電影的播放上,發展出環場音效(或稱環繞音效)的音響系統與錄放音技術。此種發展一方面使音響界再燃起對環場音樂效果的興趣,並使其他家用視聽器材也朝向此等方向開發。現今可以在一般立體聲音響系統上,加裝環場音效處理機,或可直接利用有環場音效處理能力的擴大機,並另於原先2隻喇叭相對的位置,加裝2隻喇叭,便可播放出環場的音樂效果。有些環場音效處理機更可依需求,設定許多不同的環場音效,或配合唱片錄音的特定演奏廳,模擬其環音聲(Ambience)與殘饗(Reverberation),以創造出身歷其境現場聆聽的感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環場音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