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知識缺口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nowledge gap
作者: 唐牧群
日期: 2013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企業的知識儲備會影響策略的實施,在知識管理過程中,組織為了生存,必須清楚掌握目前擁有的知識,釐清組織需要的知識。了解知識需求與企業的策略思維息息相關,企業為了達成策略目標所需的知識與既有知識的差距極微知識缺口。經由知識管理,希望能彌補組織的知識缺口以支援必要策略的實施。Zack利用SWOT模式進行缺口分析,瞭解外部環境的機會(opportunities)與威脅(threat),與組織內部的優勢(strength)與弱勢(weakness);或是透過知識稽核(knowledge audit)的方法,得知組織策略與知識策略所產生的缺口,發現知識缺口,並進一步思考如何有效藉由內部知識或外部知識,獲取所需知識,如圖一所示。而在傳播理論中,knowledge gap有另一意涵:「知識落差」。Phillip Tichenor 1970年提出「知溝理論」(knowledge gap theory),認為社會階層較高或教育程度高的人,利用科技獲取更多知識,進而擴大知識落差。相反地,無法掌握知識的人因不得其門而入,獲得的知識就越少。Chatman對知識落差的形成持不同觀點,認為大眾媒體並非造成知識落差的主因,而是社會階層低的人們關注於小世界(small world)的知識,因而造成其與社會階層高者的知識落差。在資訊數位化時代,資訊的傳播仰賴電腦週邊設備,擁有電腦與網路的人相對占有優勢,掌握資訊與知識,因而有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一詞的產生。圖一知識缺口與知識的辨識、獲取與創造資料來源:知識管理(p.134),林東清,2009,臺北市:智勝文化。   Chatman, E. A., & Pendleton, V. EM. (1995). Knowledge gap, information-seeking
Zack, M. H. (1999).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林東清(2009)。知識管理。臺北市:智勝文化。
參考資料:
 Chatman, E. A., & Pendleton, V. EM. (1995). Knowledge gap, information-seeking
Zack, M. H. (1999).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林東清(2009)。知識管理。臺北市:智勝文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知識缺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