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秋瑾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ū jǐn
解釋:
人名。(西元1875~1907)字璿卿,又字競雄,號鑑湖女俠,浙江省山陰人。工詩詞,性任俠,後東渡日本入同盟會,以革命為職志,歸國提倡女學。因響應徐縞摬起義而被害,葬於杭州西湖。有《秋瑾集》傳於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秋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方志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別字競雄,浙江紹興人,生於清光緒元年。幼承家學,喜讀書,工詩文,生性任俠有男子氣概。喜讀〔史記.刺客列傳〕,恨無荊軻之流復現於世,而常以豪俠自許。十八歲嫁湘人王廷鈞,育子女各一。時值滿清末年,列強環伺,時局日非,八國聯軍時,女士在京目睹此劫難,深痛國政之腐敗,知革命不容緩。光緒三十年(1904),別其夫、送其子於外家,變賣首飾,毅然赴日本留學。在日本加入中國革命同盟會,於是改名競雄,別號鑑湖女俠,以物色革命志士為事,與其他諸女士共組共愛會,被推為會長,常登臺演講,言詞慷慨。在日期間,披覽新書,關心時勢,深痛中國女權之不振,以提倡女學為己任。日語講習會結業後,回國因徐錫麟介紹,加入光復會;復返日本入青山實踐女子學校。後回國任浙東紹郡之明道女子學校教員,又與陶成章等人創設〔中國女報〕於上海,力倡男女平權主義,是中國有女報之始。曾祕密於虹口私製炸彈,不慎傷手。光緒三十二年,與各省革命黨人在上海約定起義事,以浙江事自任,回紹興住入由徐錫麟創辦、訓練黨人的大通師範學校;光緒三十三年推秋瑾主持校務,她父親往金華、處州各地部署黨人,以「光復漢族,大振國權」八字編定八軍,統名為光復軍。光復軍擁徐錫麟為首領,秋瑾為協領;該年六月因起義事布置不周而致洩密,致為清廷捕獲。清吏審問時,直認革命不諱,再審時,不發一語,只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字,殉義於紹興軒亭口,年三十三。友人為營墓廬於杭州西湖邊,清吏厭見之,後改葬紹興,再由其子遷葬於湖南。女士在清末之際,慨然出洋留學以增廣見聞,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參加革命,開風氣之先創辦女報,及慷慨就義的精神,可謂為中國近代奇女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秋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