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衛生教育過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ealth Education Process
作者: 郭鐘隆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衛生教育過程主要用於協助衛生教育者確認各種目的和目標,和選用最適當的方法,以達成原定的目的和目標,並評價衛生教育者的工作。
  以下簡單介紹一個適用於社區、團體和個別案主衛生教育過程的九階段流程表(如圖所示)。
  第一階段應考慮的特性包括:(1)人數:個人、家庭、團體、社區。(2)健康主題的經驗和知識。(3)態度和動機:如您的對象群是否歡迎您做教育介入?或認為這樣做僅是浪費時間?(4)教育方法的期待和經驗:某些案主可能對於必須參加團體討論的方式產生逃避。(5)能力和接受程度:您的案主群接受能力是快、慢或中等?(6)健康問題或殘障。
  第二階段為確認對象需求,應考慮:(1)流行病學資料;(2)社會和環境指標;(3)專業人員和大眾意見。
  衛生教育者應詢問下列四個關鍵性問題:(1)案主的需求為何?(2)誰決定了有此需求?(3)在怎樣的背景下決定有此一需求?(4)衛生教育是需求的答案嗎?第三階段為決定衛生教育的目的,如下所述:(1)提升健康意識;(2)提供案主健康知識;(3)改進案主的自我感覺;(4)改變案主的態度;(5)幫助案主做決定;(6)協助案主改變行為;(7)對社會改變造成影響。
  第四階段為系統規劃特別目的,其意義可協助衛生教育者精確的思考和審慎的規劃,其次可協助評價成功的程度。
  第五階段為確認資源,共分七類:(1)自己:經驗、知識、技能、熱誠、能量和時間;(2)人物資源:同事、事務人員和祕書人員、協助展覽和教學的技術人員;(3)案主和案主團體:案主也有經驗、知識、技能、熱誠、能量和時間,這些都可以運用並組織起來。在一個團體內,案主可以彼此協助學習或改變,先前的案主也是一項寶貴的學習資源;(4)可影響案主或案主團體的重要參考對象:如案主的親友、義工、病友協會等;(5)調查現有的政策或計畫;(6)調查現有的設施或服務;(7)物質資源:如海報、單張、折疊卡和展覽品等。
  第六階段為規劃內容和方法細節,應考慮的因素包括:(1)哪一種方法對您的目的最合適?(2)哪一種方法可為對象群接受?(3)哪一種方法最好用?
  第七階段為評價的方法,可採用一系列的方法評估衛生教育的結果及過程,即對結果及過程個別評價。
  第八階段為執行過程,必須對進行的過程予以評價。
  第九階段評價在計畫進行中即開始進行,協助對各階段加以評估,並規劃是否必須改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衛生教育過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