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課程進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urriculum Pacing
作者: 王文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課程進度是指在普通教室情境中,決定一群學生(通常指的是一個班級)為了精熟某既定課程或某一部分課程所需的時間,涉及如何將時間分配於特定的課程單元;或一個班級或一群學生精熟某一課程單元目標實際所需的時間有多少。不過在當前的文獻中,「進度」一詞係以個別學習者為焦點,說明個別學習者為達成既定目標所需花費的時間。
  課程進度的決定與教育系統中的決策結構攸關。多數歐洲國家採行的中央集權系統,多依國會決策作為各種課程分配時間的架構。在地方分權系統國家的學校所做的決策多在地方層次。教師欲決定何時可從某一單元進入次一單元,將會充分考量上述參照架構的限制以及學生是否令人滿意地達成已授過之單元的教學目標。
  欲決定課程進度常受到教室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影響。就外在因素來說,影響的因素約有如下各項:
  1.傳統因素:即早先賦予特定課程或某課程中的特定單元的時間。
  2.合格師資的人數:分配予某一課程(單元)時數一旦變更,可能影響所需的教師人數。
  3.各利益團體的力量:分配予不同課程的時數改變,將影響不同學科教師就業的平衡。
  4.政治規劃:不同的政治規劃方案將會影響課程的具體目標以及分配於某特定課程單元的時數。
  5.公眾意見:公眾公開辯論以及對公共方案的評鑑,將會對課程中的某一部分形成支持或反對的力量。
  6.課程結構:課程內所傳遞之知識的結構,會影響各單元分配的時間。在具有累積性的知識結構中,基礎單元可能需分配較多的時間。
  至於決定課程進度的內在因素有如下各項:
  1.時間因素:教導某一單元所分配的總時數,與其涵蓋的目標和內容的分量有關。
  2.班級組成因素:攸關學生能力的班級成員的異質性,學生的動機、耐性以及是否服從規律,亦為影響課程進度的因素。
  3.班級大小因素:此因素與班級組成因素有關。
  4.教學材料因素:教學材料是否安排妥當以及準備執行個別化教學的程度,會影響課程的進度。
  5.空間因素:物理環境(教室空間)能否提供個別化教學或團體討論的需求,將會影響課程的進度。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課程進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