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裨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4
  • 漢語拼音 [一]pí[二]bì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增加、幫助。
    【例】裨益、無裨於事
  2. 修補。
    【例】裨補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副的、偏的。
    【例】偏裨、裨將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增加、幫助。如:「裨益」、「無裨於事」。《國語.晉語八》:「子若能以忠信贊君,而裨諸侯之闕。」
2.修補。南朝梁.王琰《冥祥記.趙泰》:「乃遣泰為水官監作吏,將二千餘人,運沙裨岸。」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小的。《文選.張衡.西京賦》:「爾乃商賈百族,裨販夫婦。」
2.副的、偏的。《三國志.卷五六.吳書.呂範傳》:「曹公至赤壁,(呂範)與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將軍,領彭澤太守。」《晉書.卷五九.東海王越傳》:「自頃胡寇內逼,偏裨失利。」
[名]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裨諶。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ㄧˋ

幫助、增補。如:「裨益」。段注本《說文解字.衣部》:「裨,接也,益也。」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也。」南朝梁.王琰《冥祥記.趙泰》:「乃遣泰為水官監作吏,將二千餘人,運沙裨岸。」

㈡ㄆ一ˊ

1. 小。《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列傳.孟軻》:「於是有裨海環之。」唐.司馬貞.索隱:「裨海,小海也。」漢.張衡〈西京賦〉:「爾乃商賈百族,裨販夫婦。」

2. 副、偏。《三國志.卷五六.吳書.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呂範》:「曹公至赤壁,(呂範)與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將軍,領彭澤太守。」《晉書.卷五九.列傳.東海王越》:「自頃胡寇內逼,偏裨失利。」

3. 姓。如東周春秋時鄭國有裨諶。《太平御覽.卷五五.地部二○.野》:「子產之從政也,擇能而使之。裨諶能謀,謀於野則獲,謀於邑則否。」

注音: ㈠ㄅㄧˋ ㈡ㄆ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裨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