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幡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ān
解釋:
  1. 一種狹長而下垂的旗幟。同「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ān
解釋:
[名]
一種狹長、垂直懸掛的旗幟。《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垂絳幡之素蜺兮,載雲氣而上浮。」清.張惠言〈木蘭花慢.一春長〉詞:「正風避重簾,雨迴深幕,雲護輕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ua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形狀狹長而下垂的旗幟,多用於喪事之中。
同義詞: 幡仔、幢幡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拭觚布,作用如同今之黑板擦。即抹布。《說文解字.巾部》:「幡,書兒拭觚布也。」清.段玉裁.注:「按觚可以學書,或記事;若今書童及貿易人所用粉版,既書可以拭去再書。……拭觚之布謂之幡。」南唐.徐鍇《說文繫傳》卷一四:「觚,八稜木,於其上學書已,以布拭之。晉人云:『不見酒家幡布乎?用久則爛。』」

2. 旗幟。如「幡旗」、「幡幟」。《集韻.平聲.元韻》:「一曰:幟也。」《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垂絳幡之素蜺兮,載雲氣而上浮。」清.張惠言〈木蘭花慢.一春長〉詞:「正風避重簾,雨迴深幕,雲護輕幡。」

注音: ㄈ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幡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幡仔幢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