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術性向測驗(美國) - 教育百科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SAT)
作者: 盧雪梅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SAT最早是學術性向測驗(Scholastic Aptitude Test)的代稱,自1994年3月起改為學術評估測驗(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的代稱。SAT是美國大學委員會(The College Board)舉辦的標準化測驗,成績做為美國各大學申請入學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   首次SAT於1926年6月舉行,當時有9個分測驗。自1930年開始,SAT分成語文和數學兩個部分,這套架構一直沿用到1993年,這段期間內仍然有數次小幅度的變動,主要是分測驗的個數、試題型式和題數,及考試時間上的變動和調整。   在1994年3月,SAT做了較大幅度的變革,名稱改成學術評估測驗,分成SAT 推理測驗(SAT Reasoning Test,簡稱SAT I) 和SAT學科測驗(SAT Subject Test,簡稱SAT II)兩種,SAT推理測驗包括語文和數學兩部分,基本上延續過去學術性向測驗的架構,每部分量尺分數為200分至800分,考生可能的總分介於400分到1,600分。SAT學科測驗包括英文、歷史、數學、科學和外國語文等五大領域,計20餘個科目,每個科目的量尺分數為200分至800分,考生可根據其學術興趣和強項,或者擬申請之學校的要求選考,每次考試至多可選考三個科目。   在2005年3月,SAT 推理測驗的架構和內容做了重大的改變,由語文和數學兩部分改成寫作(Writing)、批判性閱讀(Critical Reading)和數學(Mathematics)三個部分。改版後的SAT與高中課程更為貼近,更強調就讀大學所需要的學術技能。舉例來說,原先的語文部分改稱批判性閱讀,廢除原有的「詞語類推」分測驗,增加閱讀文本的篇數;原數學部分的「數量比較」分測驗也廢除了,數學取材範圍擴大,以更反映高中數學課程。寫作部分是新增加的,除了選擇題外,要求考生寫一篇文章,以回應許多大學的呼籲。每部分的量尺分數依舊為200分至800分,考生可能的總分介於600分到2,400分。SAT學科測驗仍然包括英文、歷史、數學、科學和外國語文等五大領域,計20餘個科目,供考生選考。   SAT實施80餘年以來,雖然遭受到不少批評,但其在美國大學入學的甄選上,依然扮演無可取代的角色。SAT也一直不斷在進化改變中,力求做到公平和公正並能有效符應大學的選才需求。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術性向測驗(美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