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卡露爾;讚歌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arole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歌曲、舞蹈名。西歐地區傳奇故事中「卡露爾」為頌讚歌曲之意,此詞正式被採用是在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法蘭基宮廷內,當時,有所謂「大歌唱者」(Karolus Magnus)的稱呼。而「Karolus」一字之由來,實以更早期的「Ka-Ruelle」及「Khorkarole」為字源發展而來,這兩字義為「國王環形合唱隊」。因此,「卡露爾」主要意義為一種莊嚴的禮儀舞,在新王無異議被選出之後表演。然而,歷史的演變,選舉的儀式消逝,「卡露爾」原蘊藏的頌讚原義,即選舉投票產生新王,也有所轉變。早期,在每年新年慶典中都有選出「年度之王」的重要活動,且有所謂「國王頌」的頌歌表演。這個古老傳統因歷史發展竟然與查理曼大帝赴羅馬被加冕為王的活動相聯結,當時為西元800年。自此以降,傳統意義即已模糊。爾後,「卡露爾」於是與「騎士精神」(Chevallerie)相結合,意為「騎士頌歌」。漸漸「卡露爾」的現代傳統意義於焉而生,即為吟唱頌歌時跳的一種基本環形舞蹈形式。在巴爾根(Balkans),有「kralje」一字,意為王子之長子,即將接續成為新王之意。而在西班牙此字源轉為「圈圍之地」,如「korrale」意為牲圍。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卡露爾;讚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