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醮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o
解釋:
  1. 僧道設壇祈神求福。
    【例】建醮、平安醮
  2. 出嫁。
    【例】再醮、改醮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o
解釋:
[名]
1.古代婚禮、冠禮中的一種儀節。《晉書.卷二一.禮志下》:「古者婚、冠皆有醮。」
2.僧道設壇祈神求福的過程。如:「建醮」。《紅樓夢》第二八回:「叫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
[動]
1.祭祀。《文選.宋玉.高唐賦》:「醮諸神,禮太一。」
2.已婚婦女再嫁。《隋書.卷六十六.李諤傳》:「五品以上妻妾不得改醮。」《聊齋志異.卷六.馬介甫》:「既殯,弟陞慲兒,矢不嫁。婦唾罵不與食,醮去之。遺孤兒,朝夕受鞭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à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siò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舊時婚禮、冠禮儀節之一。敬酒時,敬酒者酌酒,受敬者但舉杯飲而盡之,不再回敬。《說文解字.酉部》:「醮,冠、娶禮祭。」《儀禮.昏義》:「父親醮子而命之迎。」漢.鄭玄.注:「酌而無酬酢曰醮。」唐.孔穎達.正義:「但受爵者飲而盡之,又不反相酬酢,直醮盡而已,故稱『醮』也。」《晉書.卷二一.禮志下》:「古者婚、冠皆有醮。」

2. 祭祀。《廣韻.去聲.笑韻》:「醮,祭也。」《荀子.禮論》:「利爵之不醮也,成事之俎不嘗也,三臭之不食也。」唐.楊倞.注:「醮,盡也;謂祭祀畢告利成。」《文選.卷三.賦.宋玉.高唐賦》:「醮諸神,禮太一。」唐.李善.注:「醮,祭也。」

3. 僧道設壇祈神求福之過程。如:「建醮」。《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盡買香燭楮紙,齎到瓊花觀中,命道士建醮三晝夜,以報恩德。」《紅樓夢》第二八回:「叫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

4. 女子嫁人。多指再嫁。《隋書.卷六六.列傳.李諤》:「五品以上妻妾不得改醮。」明.王鏊〈貞烈熊氏女傳〉:「今汝未預執笄,未成婦也,未醮而孀,禮所無也。」《聊齋志異.卷六.馬介甫》:「既殯,弟陞慲兒,矢不嫁。婦唾罵不與食,醮去之。遺孤兒,朝夕受鞭楚。」

注音: ㄐㄧ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醮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