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句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ㄎㄡˇ
  • 部首外筆畫 2
  • 總筆畫 5
  • 漢語拼音 [一]gōu[二]gòu[三]jù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ㄡˊㄌㄧㄤˇ˙ㄍㄜㄏㄨㄛˋㄌㄧㄤˇ˙ㄍㄜㄧˇㄕㄤˋ˙ㄉㄜㄗˋㄘˊㄗㄨˇㄔㄥˊㄏㄢˊㄧㄡˇㄓㄨˇㄩˇㄕㄨˋㄩˇㄦˊㄋㄥˊㄅㄧㄠˇㄉㄚˊㄨㄢˊㄓㄥˇㄧˋ˙ㄙ˙ㄉㄜㄔㄥㄨㄟˊㄐㄩˋ」。ㄖㄨˊ:「ㄗㄠˋㄐㄩˋ」、「ㄐㄩˋ˙ㄗ」、「ㄐㄩˋㄒㄧㄥˊ」、「ㄐㄩˋ」、「ㄩˇㄐㄩˋ」。
  2. ㄐㄩˋㄉㄡˋㄨㄣˊㄓㄤㄒㄧㄡㄓˇㄏㄢˋㄊㄧㄥˊㄉㄨㄣˋ˙ㄉㄜㄉㄧˋㄈㄤㄨㄣˊㄓㄨㄥㄩˇㄧˋㄨㄢˊㄗㄨˊ˙ㄉㄜㄔㄥㄨㄟˊㄐㄩˋ」,ㄩˇㄧˋㄨㄟˋㄨㄢˊㄦˊㄎㄜˇㄕㄠㄗㄨㄛˋㄊㄧㄥˊㄉㄨㄣˋ˙ㄉㄜㄔㄥㄨㄟˊㄉㄡˋ」。
  3.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ㄧㄢˊㄩˇ˙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ㄙㄢㄐㄩˋㄏㄨㄚˋㄅㄨˋㄌㄧˊㄅㄣˇㄏㄤˊ。」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ㄥˋ
  2. ㄧˋㄧㄣㄩㄥˋㄗˋㄖㄨˊ:「ㄍㄠㄍㄡㄌ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詞組成,含有主語、謂語,能表達一個完整意念的語文單位。
    【例】詩句、語句
  2. 量詞。計算言語的單位。
    【例】三句話不離本行。
注音:
漢語拼音: gōu
解釋:
  1. 屈曲、彎曲。
    【例】句爪、句萌、句倨
  2. 繫絆、停滯。
    【例】句留
  3. 搜捕、拘拿。
    【例】句魂
注音:
漢語拼音: gòu
解釋:
  1. →句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詞組成,含有主語、述語,能表達一個完全的意思的,稱為「句」。如:「詩句」、「語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
2.量詞。計算言語的單位。如:「三句話不離本行。」
3.古代由下傳話以告上的禮制。《漢書.卷四三.叔孫通傳》:「大行設九賓,臚、句傳。」顏師古注引蘇林曰:「上傳語告下為臚,下告上為句也。」
注音:
漢語拼音: gōu
解釋:
[動]
1.屈曲、彎曲。《說文解字.句部》:「句,曲也。」晉.傅玄〈鷹賦〉:「句爪縣芒,足如枯荊。」
2.謙恭。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下.釋詁》:「句,下也。」《大戴禮記.曾子立事》:「與其倨也,寧句。」北周.盧辯.注:「句,以喻敬。」
3.搜捕、拘拿。如:「句魂」。
[名]
1.鉤子。同「鉤」。如:「釣句」。
2.姓。如春秋時越王句踐。
[副]
繫絆、停滯。唐.白居易〈春題湖上〉詩:「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注音:
漢語拼音: gòu
解釋:
同「勾」(二)。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ntence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程式碼中,一個合乎文法,在語句構成上獨立的一個基本單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詞組成,含有主語和述語,可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2. [[名] ] 押韻。
  3. [[量] ] 語言的單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