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殹 - 教育百科
殹 |
|
- 部首 殳
- 部首外筆畫 7畫
- 總筆畫 11畫
- 漢語拼音 y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ī |
解釋:
[名] 呻吟的聲音。見《說文解字.殳部》「殹」字.清.段玉裁.注。 [助] 用於句中或句末。相當於「兮」、「也」。《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道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殹。」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殹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ㄧˋ 1. 因病呻吟之聲。《說文解字.殳部》:「殹,擊中聲也。」清.段玉裁.注:「酉部醫從殹,王育說:殹,惡姿也。一曰:殹,病聲也。此與擊中聲義近。」 2. 句中及句末助詞,相當於「兮」、「也」。《說文解字.殳部》:「殹,擊中聲也。」清.段玉裁.注:「秦人借為語詞,詛楚文『禮使介老將之以自救殴』、薛尚功所見秦權銘『其於久遠殴』、《石鼓文》『汧殹沔沔』權銘殴字,琅邪臺刻石及他秦權秦斤皆作也,然則周、秦人以殹為也可信,《詩》之『兮』字,偁《詩》者或用也為之,三字通用也。」《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經法.道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殹。」 ㈡ㄧ,ㄧˋ之又音。 |
|
注音: | ㈠ㄧˋ ㈡(又音)ㄧ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殹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