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焠 - 教育百科
ˋ
ˇ
部 + 8 畫 = 12 cu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uì
解釋:
[動]
1.將金屬燒紅後浸入水中,以增加其硬度,使其更堅利。《說文解字.火部》:「焠,堅刀刃也。」《玉篇.火部》:「焠,火入水也。」
2.燒灼。《荀子.解蔽》:「有子惡臥而焠掌,可謂能自忍矣!」唐.楊倞.注:「焠,灼也。」《水滸傳》第四六回:「便去灶前尋了把草,灶裡點個火,望裡面四下焠著。」
3.塗染。通「淬」。《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焠之。」唐.司馬貞.索隱:「焠,染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u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被燃燒中的煙頭或香頭燙到。
    例如:伊的衫予香焠一空。I ê sann hōo hiunn tshuh tsi̍t khang. (他的衣服不小心被香燒了一個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