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鄭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鄭風〕是〔詩經‧國風〕篇名;鄭邑原本是西周都畿內「咸林」地方,周宣王同母弟友受封為采邑,稱為「鄭」,號為鄭桓公,後為周幽王之司徒,死於犬戎之亂。其子掘突,即鄭武公,戰犬戎,助周室東遷,輔立周平王有功,仍任司徒,又得了虢、鄶等十邑之地,徙都新邑,稱為「新鄭」。鄭國為東周初年之強國,但為時不久即趨於衰弱。
  〔鄭風〕為鄭國地區之民間歌謠;鄭國地處中原,其都城新鄭(今河南新鄭縣),商旅雲集,男女交往較為開放,故〔鄭風〕二十一篇中,泰半為情愛歌謠,如〔溱洧〕為鄭國三月上巳節,青年男女在溱河、洧河岸邊,遊春歡樂的詩篇。有充滿喜悅的戀歌,如〔野有蔓草〕為一對男女邂逅,情投意合而結為伴侶;〔蘀兮〕、〔女曰雞鳴〕、〔東門之墠〕,為男女歡樂歌舞之戀歌。亦有悲戚的戀歌,如〔褰裳〕為女子責情人變心;〔遵大路〕為女子遭棄,求男子念舊情;〔狡童〕為女子失戀,愛恨交加之歌謠。
  〔鄭風〕詩篇中,其本事可考者有〔清人〕一首,〔春秋‧閔公三年〕:「冬,十二月,狄入衛,鄭棄其師。」〔左傳〕:「鄭人惡高克,使帥師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師潰而歸,高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此事發生於西元前六六○年左右,由此可以推知〔鄭風〕應為春秋前期之作品。
  〔論語‧衛靈公〕記載,孔子嘗言「鄭聲淫」,不僅指其聲調而言,或與〔鄭風〕詩篇內容多言男女情愛有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鄭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