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洎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到、及。
    【例】自古洎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往鍋裡加水。《呂氏春秋.審應覽.應言》:「市丘之鼎以烹雞,多洎之則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則焦而不熟。」
2.到、及。如:「自古洎今」。唐.駱賓王〈代徐敬業討武氏檄〉:「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宋.蘇洵〈六國論〉:「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加水入鍋中。《說文解字.水部》:「洎,灌釜也。」《呂氏春秋.審應覽.應言》:「市丘之鼎以烹雞,多洎之則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則焦而不熟。」

2. 湯汁。《玉篇.水部》:「洎,肉汁。」《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雙雞,饔人竊更之以鶩。御者知之,則去其肉,而以其洎饋。」唐.孔穎達.正義:「洎者,添釜之名。添水以為肉汁,遂名肉汁為洎。」

3. 浸潤。《廣韻.去聲.至韻》:「洎,潤也。」《管子.水地》:「越之水,濁重而洎。」唐.尹知章.注:「洎,浸也。」唐.張九齡〈奉和聖製喜雨〉詩:「陰冥倏忽,沛澤咸洎。」

4. 到、及。如:「自古洎今」。《集韻.去聲.至韻》:「洎,及也。」唐.駱賓王〈代徐敬業討武氏檄〉:「洎乎晚節,穢亂春宮。」宋.蘇洵〈六國論〉:「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5. 自、自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洎周命維新,姬公定法,紬三正以班歷,貫四時以聯事。」唐.康駢《劇談錄.卷下.鳳翔府舉兵討賊》:「洎日午達於明旦,口喑尚未能語。」

注音: ㄐ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洎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