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籠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áo ló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牢籠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áo lóng |
解釋:
1.關鳥獸動物的器具。也作「勞龍」。 2.引申為涵蓋、包括。《文選.左思.魏都賦》:「經始之制,牢籠百王。」唐.柳宗元〈愚溪詩序〉:「予雖不合於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也作「勞籠」。 3.比喻束縛、控制。如:「他不為舊禮教所牢籠。」 4.騙人的圈套。元.王曄《桃花女》第四折:「怎知你逞盡頑凶,設就牢籠。」《醒世恆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仇》:「牢籠巧設美人局,美人原不是心腹。」 5.籠絡。《三國演義》第三二回:「今又封賞呂曠、呂翔,帶去軍中,此乃牢籠河北人心。」 6.掩蓋、蓋過。《周書.卷四一.庾信傳》:「唯王襃、庾信奇才秀出,牢籠於一代。」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牢籠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