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既往不咎 - 教育百科
ˋ
ˇ
ˋ
ˋ
  • 漢語拼音 jì wǎng bù jiù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 wǎng bù jiù
解釋:
咎,怪罪。「既往不咎」指已經過去的事不再追究。語出《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後多用於指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責難。《西遊記》第三一回:「君子人既往不咎。我等是個敗軍之將,不可語勇,救我救兒罷!」也作「不咎既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既往不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ㄐㄧ
ㄨㄤ
ㄅㄨ
ㄐㄧㄡ

ㄐㄧ
ㄨㄤ
ㄅㄨ
ㄐㄧㄡ

釋義:
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追究責難。語出《論語.八佾》。
典故說明:
春秋時,孔子有個學生名叫宰我,能言善道。有一天,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牌位要用什麼木材比較好?」他回答說:「可以參考古人的作法,像夏朝時是用松木,殷商時期多用柏木,而周朝一般都是用栗木,意思是要讓人民『戰栗(通「慄」)』。」孔子後來聽到宰我這番話,覺得他隨便猜測古人的用意,毫無根據,十分不妥當,就說:「已做過的事就不便再解說了,已經完成的事也不便再挽救,而對已經過去的事更不便再去追究是非。」意思是要宰我說話小心,對沒有把握的事不要亂加臆測。「既往不咎」就是出自典源文中的一個成語,表示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追究責難的意思。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追究責難。
使用類別
用在「寬恕諒解」的表述上。
例句
  1. 我們就此既往不咎,從今以後仍是好朋友。
  2. 只要你能夠誠心改過向善,我們是可以既往不咎的。
  3. 戒嚴時期,到處可見「匪諜自首,既往不咎」的標語。
  4. 過去的恩怨,我們就此既往不咎,從今以後依然是好朋友。
  5. 對於知錯能改的學生,校方本著既往不咎的精神,不再給予處分。
  6. 你這只是小錯誤,只要能悔改,學校必然既往不咎,給予自新的機會。
  7. 既然他已承認並改正了錯誤,我們站在鼓勵向上的立場,就既往不咎了吧!
  8.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所以大家才會以既往不咎的心胸原諒你過去種種不是。
辨識:
近義成語

形音辨誤
咎,音ㄐ|ㄡˋ,責怪、追究罪過。古典文獻裡雖可見「咎」作「究」,然今則不宜寫成「究」。

辨似例句
典源:
《論語.八佾》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1),遂事不諫(2),既往不咎(3)。

〔注解〕 (1) 成事不說:已經做過的事,不便再解說。見「成事不說」。 (2) 遂事不諫:對於已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遂事,已經完成的事。 (3) 咎:責怪,追究罪過。
書證:
01.《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源)
02.《三國志.卷九.魏書.諸夏侯曹傳.曹真》裴松之注引《魏略》:「畢軌前失,既往不咎,但恐是後難可以再。」
03.《舊唐書.卷六七.李靖列傳》:「既往不咎,舊事吾久忘之矣。」
04.《西遊記》第三一回:「君子人既往不咎。我等是個敗軍之將,不可語勇,救我救兒罷!」
05.《東周列國志》第三五回:「如期回者,仍復舊職,既往不咎。」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既往不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