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事中說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事中說,亦作「忠事」「忠說」,指合於道理、忠誠信實的言語行事;與之相對的是不合道理、包藏禍心的言行,也就是「姦事」、「姦說」,均見於〔荀子.儒效〕,其中說:「凡事行,有益於理者立之,無益於理者廢之,夫是之謂申事;凡知說,有益於理者為之,無益於理者舍之,夫是之謂中說。事行失中謂之姦事,如說失中謂之姦道。姦事姦道,治世之所棄而亂世之所從服也。」也就是說有益於理的事就去做,不合理的就不做,可說是行事合當;有益理的就去做,不合理的就予以捨棄,是說合當。行事言語失去中道,就是姦事姦道,是治世所不取,亂世始採用的作法。荀子認為有德君子為政時首應謹言慎行,所為「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言行稍有不慎,足以招災速禍。其次則當善於分辨「中事」、「中說」與「姦事」、「姦說」,若能進忠退姦,則可善治天下,如〔非相〕中說:「凡言不合先王,不順禮義,謂之姦言;雖辯,君子不聽」;〔非十二子〕中說:「故勞力而不當民務謂之姦事;勞智而不律先王謂之姦心;辯說譬喻,齊給便利而不順禮義,謂之姦說」;〔致士〕中進而提出:「則姦言、姦說、姦事、姦謀、姦譽、姦愬,莫之試也;忠言、忠說、忠事、忠謀、忠譽、忠愬,莫不明通,方起以尚盡(對君上盡忠)矣」,皆以不合理(即不合禮義)、不得當(不符中道)的言語行事均包藏禍心,是有德君子必須小心辨別、謹慎避免者;唯有合理得當的言語行事,才可施行採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事中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