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學實驗(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中 | |
學 | |
數 | |
學 | |
自 | |
學 | |
輔 | |
導 | |
教 | |
學 | |
實 | |
驗 | |
( | |
大 | |
陸 | |
地 | |
區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朱益明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學實驗,是大陸地區在一九六五年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等人首次提出的自學輔導教學實驗,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輔導下進行自學,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形成自學習慣的一種學習方式。該實驗於一九六五年進行個別實驗,一九六六年初在北京女六中(156中)和西四中學進行正式實驗,但不久即中止;一九七六年以後又重新實驗,並且迅速得到擴散,其自學教材也由地質出版社正式出版,作為實驗課本。 從初一開始的自學輔導教學實驗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教授學生閱讀方法。要求學生基本會閱讀教材,能正確理解詞義,並學習概括段意。這階段大約一至二週。閱讀方法分粗讀、細讀和精讀三種。 第二階段:讓學生適應自學輔導教學這種學習方式,逐漸形成自學習慣。這階段大約是兩個月左右。課堂上一開始教師就指定進度,出示閱讀提綱,對疑難之處略作啟發提示,學生就自己閱讀教材、做練習、對答案,學生必須有三十至三十五分鐘的自學時間。其間,教師作課堂巡迴觀察。下課前十分鐘左右,教師則按思考提綱提問,或集體糾錯,或作小結等。 第三階段:在學生比較適應自學輔導教學形式、初步形成自學習慣的基礎上,加強其學習過程的獨立性。這階段大約半年至一年。與上一階段的區別在於,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寫讀書筆記或心得,對概念、法則、定理或題型進行歸類等。這階段每節課學生要有三十五分鐘的時間自學。 第四階段:使學生完全適應自學輔導教學形式,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自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性。這階段要使學生幾乎能不依賴老師就能閱讀自學輔導實驗教材,以及其他類型的教材。 教師在自學輔導教學中所起的作用為啟發指導、檢查督促和輔導提高。在課堂中教師常見的具體做法為:堅持讓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時教師盡量不打斷他們的思維;提問小結中要注意全面檢查學生學習情況;黑板演示的目的主要在於使學生作業書寫格式規範化,在自學中也一併運用,但不宜過多;檢查作業主要看學生作業書寫格式是否規範化,是否認真核對答案,是否按時完成作業等內容等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學實驗(大陸地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