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澱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ià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iàn |
解釋:
[名] 1.沉積的渣滓、淤泥。《宋史.卷九二.河渠志》:「今第見水即以杷濬之,水當隨杷改趨直河,苟置數千杷,則諸河淺澱,皆非所患。」 2.藍色染料。用藍葉浸水調和石灰沉澱而製成。元.周德清〈塞鴻秋.長江萬里白如練〉曲:「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澱。」 [動] 淤積、沉浸。如:「沉澱」。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五.雜志》:「而汴渠有二十年不浚,歲歲堙澱。」清.徐珂《清稗類鈔.詼諧類.回湯豆腐乾》:「豆腐,以黃豆為之。造法:水浸磨漿,濾去滓,煎成,澱以鹽鹵汁,就釜收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沉積之渣滓、淤泥。《說文解字.水部》:「澱,滓滋也。」《宋史.卷九二.河渠志二》:「今第見水即以杷濬之,水當隨杷改趨直河,苟置數千杷,則諸河淺澱,皆非所患。」 2. 淤積、聚積。如:「沉澱」。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五.雜誌》:「而汴渠有二十年不浚,歲歲堙澱。」清.徐珂《清稗類鈔.詼諧類.回湯豆腐乾》:「豆腐,以黃豆為之。造法:水浸磨漿,濾去滓,煎成,澱以鹽滷汁,就釜收之。」 3. 以藍葉浸水,和以石灰,經沉澱所製成之藍色染料。同「靛」。元.周德清〈塞鴻秋.長江萬里白如練〉曲:「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澱。」 |
|
注音: | ㄉㄧㄢ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澱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