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二律背反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ntinomy
作者: 朱啟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二律背反是康德在一七八一年出版的〔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探討知識成立條件時所提出的概念。認為認知必須起源於感性界。這些感性內容由知性範疇作用後,才能成為知識。基於此,對傳統形上學處理世界整體所形成的理論,康德藉用範疇四分法提出四組所謂純粹理性的「二律背反」。這四組二律背反的內容如下:
1.就量而言,有正論及反論相互對立。正論者認為在時間上有開端,空間上為有限的;反論者則認為世界在時間上無開始,空間上亦沒有限制。2.就質而言,有正論及反論相互對立。正論者認為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由不可再分割的原子組成;反論者則認為世界事物並無最簡單的組成原子,一切事物都能無限地進行分割。3.就關係而言,有正論及反論相互對立。正論者認為世界除了機械因果法則之外,必定有一無制約的自由原因;反論者則認為並無所謂的自由,一切均受制於自然的機械因果法則。4.就樣式而言,有正論及反論相互對立。正論者以為在世界中必然有不受制約的絕對者存在,而且是世界的一部分或是整個世界形成的原因;反論者則以為世界無絕對必然者存在,亦不可能成為世界形成的原因。康德稱前兩項為「數學的二律背反」,且由於其中的正反論均關聯到同一經驗世界,故無法同時成立。而後兩項為「物理的二律背反」,則由於正反論關聯不同的世界,反論只關聯到經驗世界的整體,正論則關聯超經驗的世界,故得以同時成立。總括而言,康德認為當認知主體試圖跨越經驗層面而對世界整體進行認識時,即產生理性的二律背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二律背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