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人的圖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mage of Man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的圖像也稱人的形象,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圖像。人的圖像也可說是人的概念或形象。對於人的了解,正確的方式應是根據人的圖像、人的體質、人的意義等方面把握,尤其是生活的意義的充實更為重要。
  美國人文心理學家金特(G. Marian Kinget)認為人有五種圖像:
1.人是能使用符號的動物:人是利用符號的動物,發明了語言文字,做為溝通的工具。2.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人有能力創造文化、傳遞文化,提升人的精神生活。3.人是遊戲的動物:人懂得遊戲,愛情與美感,創造了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制定了各種規則。4.人是倫理的動物:人具有意志自由,但也有責任,而且有倫理規範必須遵守。5.人是探討的動物:人有好奇心,願意去追求答案,他意識到死亡,也關切到宗教,而思超越有限的生命,努力去奮鬥。人的圖像與所扮演的角色有關,就一般情形而言,這些圖像是由人的「共相」而形成。  近來對人的圖像的研究積極進行,「人是什麼?」的問題頗吸引人的注意,因為人過於致力於自然科學的研究,而研究人本身的問題卻被忽略,於是人們又回頭過來研究人自己的問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人的圖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