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自信信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自信信道為教育部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九月二十五日公布,其後於民國四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與五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兩次修正公布之〔訓育綱要〕,所揭櫫的四項訓育目標之一。
  所謂自信,乃指信以立己;所謂信道,乃指信以行道(行道即為實行主義,即實行三民主義)。自信堅,便能自強不息;信道篤,便能捨生取義。自信與信道之動力,導源於立志。學生為國家大業所賴以繼承,民族未來光明所賴以創造,對其志向之定立,須有合理之指導。我國對於世界人類所抱之宏願,為實現三民主義之理想,進世界於大同之域;而其步驟,則從建設三民主義之中國為入手。所以,以三民主義來教育青年,乃教育者之責任;而實行三民主義,則為全體青年應有之義務。苟人人在此共同目的之下,同心協力,各竭所能,各盡其職,則國家建設大業之完成,可期日而待。因此,自信以求事業之創造,信道以求建國之成功,是訓導所應努力以求其實現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自信信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