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滅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ㄚˇㄏㄨㄛˇㄋㄨㄥˋㄒㄧˊㄖㄨˊ:「ㄇㄧㄝˋㄏㄨㄛˇ」、「ㄅㄚˇㄧㄡˊㄉㄥㄔㄨㄟㄇㄧㄝˋ」。
  2. ㄔㄨˊㄑㄩˋ使ㄕˇㄒㄧㄠㄖㄨˊ:「ㄇㄧㄝˋㄨㄤˊ」、「ㄒㄧㄠㄇㄧㄝˋ」、「ㄇㄧㄝˋㄎㄡˇ」、「ㄇㄧㄝˋㄐㄧ」。
  3. ㄒㄧㄠㄒㄧㄠㄕˋㄖㄨˊ:「ㄏㄨㄢˋㄇㄧㄝˋ」、「ㄆㄛˋㄇㄧㄝˋ」。
  4. ㄔㄣˊㄇㄛˋㄧㄢㄇㄛˋㄖㄨˊ:「ㄇㄧㄝˋㄉㄧ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滅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è
解釋:
  1. 撲熄、熄掉。
    【例】撲滅、熄滅、滅火
  2. 除盡、除絕。
    【例】消滅、殲滅、毀滅
  3. 消失、消逝。
    【例】幻滅、破滅
  4. 淹沒。
    【例】滅頂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è
解釋:
[動]
1.撲熄、熄掉。如:「撲滅」、「熄滅」、「滅火」、「燈滅了」。
2.除盡、除絕。如:「消滅」、「殲滅」。《國語.晉語五》:「國之良也,滅其前惡。」
3.消失、消逝、絕盡。如:「幻滅」、「破滅」、「湮滅」、「自生自滅」。唐.柳宗元〈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逕人蹤滅。」
4.淹沒。如:「滅頂」。《呂氏春秋.開春論.愛類》:「河出孟門,大溢逆流,無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盡皆滅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ia̍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除盡、除絕。
  2. [[動] ] 消失、消逝、絕盡。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