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劈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ㄉㄠ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ㄉㄠㄈㄨˇㄉㄥˇㄆㄡˇㄎㄞㄖㄨˊ:「ㄆㄧㄎㄞ」、「ㄆㄧㄔㄞˊ」、「ㄆㄧㄔㄥˊㄌㄧㄤˇㄅㄢˋ」。
  2. ㄓㄥˋㄉㄨㄟˋ˙ㄓㄜㄖㄨˊ:「ㄆㄧㄇㄧㄢˋ」、「ㄆㄧㄊㄡˊ」。
  3. ㄅㄟˋㄌㄟˊㄉㄧㄢˋㄐㄧˊㄓㄨㄥˋㄖㄨˊ:「ㄊㄧㄢㄉㄚˇㄌㄟˊㄆㄧ」。
  4. ㄋㄧˇㄕㄥㄘˊㄇㄛˊㄋㄧˇㄆㄞㄉㄚˇㄏㄨㄛˋㄅㄠˋㄌㄧㄝˋ˙ㄉㄜㄕㄥㄧㄣㄖㄨˊ:「ㄔㄞˊㄏㄨㄛˇㄆㄧㄆㄚㄆㄧㄆㄚ˙ㄉㄜㄕㄠ˙ㄓㄜ。」、「ㄅㄧㄢㄆㄠˋㄆㄧㄌㄧㄆㄚㄌㄚㄒㄧㄤˇㄔㄜˋㄉㄚˋㄉㄧˋ。」、「ㄉㄚˋㄩˇㄆㄧㄆㄧㄆㄚㄆㄚ˙ㄉㄜㄑㄧㄠㄗㄞˋㄨㄚˇㄕ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劈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用刀斧等從縱面將物體破開、剖開。
    【例】劈柴、直劈而下
  2. 朝著、正對著。
    【例】劈面、劈頭
  3. 雷電擊毀。
    【例】天打雷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用刀斧等從縱面將物體破開。如:「劈柴」、「劈成兩半」、「直劈而下」。唐.白居易〈潯陽三題.溢浦竹〉詩:「剖劈青琅玕,家家蓋牆屋。」宋.樂雷發〈烏烏歌〉:「請君為我焚卻離騷賦,我亦為君劈碎太極圖。」
2.雷電擊毀。如:「天打雷劈」。
3.朝著、對著。如:「劈面」、「劈頭」。《水滸傳》第三八回:「李逵聽了,便把魚汁劈臉潑將出去,淋那酒保一身。」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劈柴」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