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資訊儲存檢索系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簡稱ISRS
作者: 黃世雄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資訊儲存與檢索系統,為接受資訊查詢並提供檢索者資訊的檔案系統,使檢索者能充分利用已發現並有記錄的知識。理想的資訊系統能儲存大量的資料記錄,並能迅速正確地檢索出所需的資料。資訊檢索系統的概念,一般認為最早是源自於布希(Vannevar Bush)於1945年發表的文章""As We May Think"",文中描述了電腦的資料檢索與應用,資訊儲存檢索系統的演變由最初完全的人工作業進步至現在的電子化世界。
  資訊檢索系統主要可分為以下3大類:
  (一)資料庫管理系統(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s):
  資料以各個獨立的紀錄聯結而成,其下再分成不同之欄位儲存在電腦之主要或輔助儲存體。
  (二)書目性參考檢索系統(Bibliographic Reference Retrieval Systems):
  儲存有關文獻之參考資料,可查尋某一主題的書目資料。
  (三)答覆性系統(Question-Answering System):
  提供對問題之直接回答,且通常以自然語言之方式問答。
  資訊儲存與檢索系統發展至今,已有長足的進步,目前最普遍的是線上系統,大量的資料庫儲存了各類型的資訊(文字、數據、名錄等),重要的線上資訊儲存檢索系統有Dialog, ORBIT, BRS等。目前各類系統仍存在著許多問題,檢索語言及其所利用的索引結構因不同之出版商而異,造成系統連線上之困難,因此,當務之急,便是要發展一致的檢索方法,如此便能連線館際間之檢索系統,並加速資訊的流通及獲得,嘉惠更多的資訊需求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資訊儲存檢索系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