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活性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huó xì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ó xìng
解釋:
  1. 物質與其他物質之間起物理或化學作用的能力。
    【例】鹵素的化學活性很強,所以常以化合物的形態存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活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ó xìng
解釋:
物質與其他物質之間起物理或化學作用的能力。如:「鹵素的化學活性很強,所以常以化合物的形態存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活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ctivit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即有效濃度。溶質在溶液中所表現之性質(有效濃度)常與由其濃度所算出之性質有所不同。活性與濃度之間的差異,通常以活性係數來修正。亦即活性等於活性係數乘以濃度。在非常稀薄的溶液,活性係數約等於1,活性與濃度約略相等。但在濃度較高之溶液中,活性係數通常小於1,活性較濃度為低。其原因是溶質間之相互作用力,使溶質的活動能力以及其相關性質受到影響而使其有效濃度降低。例如在電極反應中,指示電極所表現之電位乃由在該電極上發生電化學反應之物質之活性決定,而非由濃度決定,在化學平衡反應式中,其平衡常數與各物質之活性維持一特定之關係。若以濃度代替活性,則該平衡關係式可能導致誤差,通常濃度愈高,活性與濃度之差異愈大。對離子而言,溶液之離子強度愈高,則活性係數愈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活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activity, A
日期: 1984年
出處: 保健物理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定量放射性核種的活性A是dN除以dt所得的商,其中dN是此量中在時間間隔dt內發生的自發核變化的數目;
  A=dN/dt
  活性的專用單位是居里(Ci),
  1居里=3.7×1010秒-1(準確值)
  國際單位為貝克(Bq),1貝克 2.703×10-11居里。
  註:核變化一詞意思是指核種的一個變化或是一個同質異構過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活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活性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