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造性教育 - 教育百科
創 | |
造 | |
性 | |
教 | |
育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reative Education |
作者: | 馮朝霖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創造性教育或稱創發性教育,是受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影響的新式學校的特點之一。新式學校利用兒童的創造衝動,作為教育上的動機,所以強調創造性活動。教師把他們的教學活動,建立在兒童表現他自己的自然傾向上,使兒童可以自由地發展其天性。 米爾思(Hughes Mears, 1875~?)是新式教育最有力的贊助者之一,他本來就反對因襲的、沒有靈感的教育,所以當新式教育剛開始時,他就對它產生興趣。他曾在哈佛及賓夕凡尼亞大學接受教育,當時即全神貫注於幼兒創造的可能性上。後來,當他與中學的青年在一起工作及在紐約大學教育研究所擔任進步教育的教授時,他發現青年人與成年人也和幼兒一樣,具有一種潛藏性的、令人驚奇的敏銳及篤實不易的個人精神。米爾思在創造性教育上的經驗,記述在他的三部著名的著作中:前二部是〔創造的青年〕(Creative Youth, 1925)和〔創造的力量〕(Creative Power, 1929),大部分論述他在林肯大學的工作心得;第三部〔創造的成人〕(Creative Adult, 1940)所根據的是個和成人相處的一些經驗。 米爾思認為創造性教育並不是另外一種學科,是一種對所有學科的態度;也是一種運用心智、感情和想像的方法,但並不太依靠書本,而是依靠常被過度忽視的學生本身的心智與精神方面的一般才能。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創造性教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