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速預備狀態 - 教育百科
加 | |
速 | |
預 | |
備 | |
狀 | |
態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ccelerated Readiness |
作者: | 鄭芬蘭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習預備狀態有自然發展的,也有經過教學或人為的方式加速發展出來的;加速預備狀態即是加速發展的。基本上,學童在入學之前已學會某些技能及知識,可透過預備性測驗來了解其的預備狀態是否充分。依我國的學制來說,幼稚教育未正式納入學校系統,小學一年級的教材設計,針對學生基本語文與數量能力的發展,開始學習注音符號、數字等。但幼稚園在中班已開始辨認數字且學習注音符號,大班開始學拼音、寫國字,甚至二位數加減法,便如同加速預備狀態。 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加速預備狀態必須有基本前題,亦即須配合學習者的特性,用學習者可以理解的方式來教導,所以幼稚園大班的加法與小學中高年級的加法,在教學時,說明方式應有不同。 用各種方式增進學童的預備狀態雖然可行,值得注意的是,學童的學習是否有重疊問題。 另與加速預備狀態類似的概念是「教育加速制」,是資優生的教育方式之一,也是增加學習速度以縮短學習時間,可以打破學年的限制。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加速預備狀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