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勁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ㄢㄑㄧㄤˊㄦˊㄧㄡˇㄌㄧˋㄖㄨˊ:「ㄐㄧㄥˋㄈㄥ」、「ㄐㄧㄥˋㄙㄨㄥ」、「ㄐㄧㄥˋㄉㄧˊ」、「ㄐㄧㄥˋㄌㄩˇ」、「ㄐㄧㄥˋㄘㄠˇ」。
  2. ㄌㄧˋㄑㄧˋㄌㄧˋㄌㄧㄤˋㄖㄨˊ:「使ㄕˇㄐㄧㄥˋ」、「ㄧㄡˇㄐㄧㄥˋ」、「ㄇㄠˇㄗㄨˊ˙ㄌㄜㄐㄧㄥˋ」。
  3. ㄐㄧㄥㄕㄣˊㄖㄨˊ:「ㄅㄨˊㄉㄞˋㄐㄧㄥˋ」。
  4. ㄒㄧㄥˋㄑㄩˋㄖㄨˊ:「ㄑㄧˇㄐㄧㄥˋ」。
  5. ㄅㄧㄠˇㄑㄧㄥˊㄊㄞˋㄉㄨˋㄖㄨˊ:「ㄕㄚˇㄐㄧㄥˋ」、「ㄑㄧㄣㄖㄜˋㄐㄧㄥˋ」、「ㄑㄧㄠˊㄋㄧˇㄓㄜˋㄍㄨˇㄘㄨˋㄐ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ng
解釋:
  1. 堅強有力。
    【例】勁敵、疾風知勁草
  2. 剛健正直。
    【例】勁節
  3. 猛烈、強烈。
    【例】勁風、勁酒
  4. 力氣。
    【例】使勁、費勁、用勁
  5. 情緒、精神。
    【例】帶勁、幹勁
  6. 興趣、趣味。
    【例】他們兄弟倆正下棋下得起勁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ng
解釋:
[形]
1.強而有力。如:「勁敵」。《墨子.節葬下》:「耳目不聰明,手足不勁強。」《戰國策.韓策一》:「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
2.堅韌、堅強。如:「疾風知勁草」。
3.剛健正直。如:「勁節」。《荀子.儒效》:「行法至堅,不以私欲亂所聞,如是,則可謂勁士矣。」
4.猛烈、強烈。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四:「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宋.陸游〈醉中懷眉山舊遊〉詩:「勁酒少和氣,哀歌無歡情。」
注音:
漢語拼音: jìn
解釋:
[名]
1.力氣、力量。如:「使勁」、「有勁」、「卯足了勁」。《韓非子.觀行》:「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不能自舉。」
2.精神。如:「這個人唱歌真帶勁。」
3.興趣。如:「起勁」、「沒勁」。
4.表情、態度。如:「傻勁」、「親熱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ì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ī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ㄐㄧㄥˋ

1. 強而有力。如:「勁敵」。《說文解字.力部》:「勁,彊也。」《墨子.節葬下》:「耳目不聰明,手足不勁強。」《戰國策.韓策一》:「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

2. 堅、堅強。如:「疾風知勁草」。《淮南子.人間》:「夫木枯則益勁,塗乾則益輕,以勁材任輕塗,今雖惡,後必善。」唐.白居易〈續古〉詩:「風雪折勁木,澗松摧為薪。」

3. 剛健正直。如:「勁節」。《荀子.儒效》:「行法至堅,不以私欲亂所聞,如是,則可謂勁士矣。」《韓非子.孤憤》:「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姦。」

4. 猛烈、強烈。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四:「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宋.陸游〈醉中懷眉山舊遊〉詩:「勁酒少和氣,哀歌無歡情。」

5. 硬。宋.杜綰《雲林石譜.卷下.無為石》:「無為軍石產土中,惟甚軟,凡就土揭取之,見風即勁。」

㈡ ㄐㄧㄣˋ

1. 力氣、力量。如:「使勁」、「有勁」、「卯足了勁」。《韓非子.觀行》:「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不能自舉。」

2. 精神。「帶勁」、「沒勁」、「一股勁兒」。

3. 神情、態度。如:「親熱勁兒」、「邋遢勁兒」。

注音: ㈠ㄐㄧㄥˋ ㈡ㄐㄧ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勁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