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答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ㄓㄨˊ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一]dā[二]dá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ㄥˋㄉㄨㄟˋㄏㄨㄟˊㄈㄨˋㄅㄧㄝˊㄖㄣˊ˙ㄉㄜㄨㄣˋㄊㄧˊㄖㄨˊ:「ㄉㄚˊㄢˋ」、「ㄏㄨㄟˊㄉㄚˊ」、「ㄉㄨㄟˋㄉㄚˊ」、「ㄉㄚˊㄈㄨˋ」。
  2. ㄏㄨㄟˊㄅㄠˋㄖㄨˊ:「ㄅㄠˋㄉㄚˊ」、「ㄉㄚˊㄒㄧㄝˋ」、「ㄉㄚˊㄌㄧˇ」。
注音:
解釋:
  1. ㄓㄨㄣˇㄒㄩˇㄖㄨˊ:「ㄉㄚㄧㄥˋ」。
  2. ㄓㄨㄤˋㄕㄥㄘˊㄒㄧㄥˊㄖㄨㄥˊㄕˊㄓㄨㄥㄏㄨㄛˋㄕㄨㄟˇㄉㄧ˙ㄉㄜㄕㄥㄧㄣㄖㄨˊ:「ㄕˊㄓㄨㄥㄉㄧㄉㄚㄉㄧㄉㄚ˙ㄉㄜㄗㄡˇ。」、「ㄕㄨㄟˇㄉㄧ沿ㄧㄢˊ˙ㄓㄜㄧㄢˊㄉㄧㄉㄧㄉㄚㄉㄚ˙ㄉㄜㄌㄨㄛˋㄒㄧㄚˋ!」
  3. ㄒㄧㄡㄉㄚㄉㄚㄅㄨˋㄏㄠˇㄧˋ˙ㄙ˙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ㄒㄧㄣㄋㄧㄤˊ˙ㄗㄎㄢˋㄑㄧˇㄌㄞˊㄗㄨㄥˇㄕˋㄒㄧㄡㄉㄚㄉㄚ˙ㄉ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答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應對、回覆別人的問題。
    【例】回答、答覆、笑而不答
  2. 回報他人的恩惠。
    【例】報答、答謝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對答、理睬。
    【例】答應、答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應對、回覆別人的問題。如:「回答」、「答覆」、「笑而不答」。
2.接受他人的恩惠而加以回報。如:「報答」、「答謝」。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應允、對答。如:「答應」。
2.理睬、打招呼。如:「答理」。
[擬]
參見「答答」條。
[名]
姓。如古代有陶邑大夫答子,為答姓之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ah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tap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ㄉㄚˊ

1. 應對、回應。《禮記.曲禮下》:「君於士不答拜也,非其臣則答拜之。」《紅樓夢》第五七回:「一時,李嬤嬤來了,看了半日,問他幾句,也無回答。」

2. 回報他人恩惠。《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鄭興》:「今幸有度遼之眾,揚威北垂,雖勿報答,不敢為患。」《三國演義》第九一回:「年給衣糧,月賜廩祿,用茲酬答,以慰汝心。」

㈡ㄉㄚ

1. 應允、對答。《老殘遊記》第一九回:「吳二浪子說:『再賭一場,一統算帳。』大家不答應。」

2. 理睬、打招呼。《紅樓夢》第二五回:「如今你和寶玉好,把我不答理,我也看出來了。」

3. 擬聲詞。如:「滴滴答答」。《通俗編.聲音》:「破竹五六尺,搖之答答然,以逐蝙蝠之屬。」

注音: ㈠ㄉㄚˊ ㈡ㄉ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答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