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流層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íng liú céng |
解釋:
大氣圈垂直分層之一,下限為對流層頂,上限為離地約五十公里高度的平流層頂,層內空氣主要為水平運動,故稱為「平流層」。平流層又分為下平流層和上平流層。下平流層早年被稱為「同溫層」,利於飛行;上平流層由於集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線能量(臭氧隨高度濃度減少),而使氣溫隨高度而緩慢增加。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平流層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tratosphere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對流層上部的大氣層為平流層。平流層的高度可達到約50公里的高空,其底部為對流層頂(tropopause)。平流層大致包含了大氣圈中的所有臭氧,大氣圈中臭氧的濃度大約在距地面22公里的高空中達到極大值。 平流層中因為臭氧分子會吸收太陽紫外輻射,因此其溫度上升,可達到0℃以上。夏季時,整個平流層中的溫度是隨高度的增高而增加,整個平流層中的最低溫是出現在赤道對流層頂。冬季時,平流層中的結構比較複雜,其平均最低溫可降到-80℃,不但出現在赤道對流層頂,而且還出現在高緯地區的中部平流層中。冬季在北緯50-60度的平流層中,還有一個平均溫度為-45℃至-50℃的相對溫暖區。 季節的變化會影響到平流層,例如冬季的「極夜」(polar night)平流層常常會有劇烈的突然變暖現象,其主要原因乃是晚冬或初春的大氣環流改變,造成下沈運動,因而在25公里高的平流層中,溫度會在短短兩天內即迅速由-80℃上升到-40℃。 在熱帶地區的平流層中,風向大約有26個月的準兩年振盪(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現象,其風向變化是在18-30公里高的高空中,東風大約持續12-13個月,然後轉變成西風,西風大約也持續相同的時間。其風向的轉變最先是在30公里的高空,然後向下傳遞到18公里的高空中,傳遞時間大約為12個月。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平流層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