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納孜爾庫姆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a Tz Êrh K´u Mu
作者: 霍德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維吾爾族民間歌舞。流傳於新疆的吐魯番、鄯善、托爾遜、哈密等維吾爾族聚居區。據傳,納孜爾係人名,庫姆漢譯為鼓聲。納孜爾曾編創了許多嘲弄王公貴族的歌曲和舞蹈,深受人們的歡迎。經流傳發展,逐演變成當今民間歌舞形式。《納孜爾庫姆》多在婚禮、喜慶節日中表演,風格詼諧幽默。舞時,主要由男子表演,二人一組,在樂隊和伴唱者的歌聲中即興起舞。基本步法為單步走、邊走邊變換舞姿。其動作特點,兩腿多保持半蹲姿態,兩膝微顫,上身鬆弛。或模擬猴子、鴿子等動物形象,或模擬搓線、編鞋、拉麵等日常生活動作,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時而上下聳肩,時而學跛子走路,動作誇張、幽默、活潑詼諧。舞到高潮時,進行競技性的表演,各自拿出高難動作以壓倒對方。如將手絹或花朵、食物等置於地,舞者跪地俯身背手用嘴叼起,或跪地向後彎腰反手去取。該舞有固定唱詞,歌詞多為描寫愛情或揭露諷刺統治階層的內容。伴奏樂曲,熱烈歡快,是維吾爾族中特有的一種風趣詼諧的民間曲調。伴奏樂器有:艾捷克、熱瓦普、彈布爾、獨它爾、嗩吶、鐵鼓和手鼓等。舞者在競技表演時,只用鐵鼓和手鼓伴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納孜爾庫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