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孟加拉豆娘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孟加拉豆娘魚
英文名: Abudefduf bengalensis
描述:
體呈卵圓形而側扁。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齒端具缺刻。眶下骨具鱗,後緣則平滑;前鰓蓋骨後緣亦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20-21個。背鰭單一,軟條部延長而呈尖形,硬棘XIII,軟條14-15;臀鰭硬棘II,軟條13-15;胸鰭鰭條19-20;尾鰭叉形,末端呈圓形,上下葉外側鰭條不延長呈絲狀。體呈灰黃色或黃褐色,體側有6至7條黑色橫帶,其中第一條位於鰓蓋上方,較不明顯,第七條在尾柄上,有時亦不太明顯。胸鰭基底上方有一小黑斑;鰓蓋骨後緣上方不具黑點;尾柄除黑色橫帶外,無其它黑點。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東印度洋至日本,南至澳洲。台灣各地海域及離島之岩礁或珊湖礁海岸均有分布。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Abudefduf bengalensis (Bloch, 1787)
形態:
體為卵圓形,被大型櫛鱗;背鰭前鱗片分布超過鼻孔,眶前骨裸出;眶下骨及各鰓蓋骨邊緣均平滑無鋸齒。齒單列,齒端有缺刻。尾鰭凹入,上下葉末端為圓型。魚體底色為暗沈的灰色,體側具有7條明顯的黑帶,各鰭素色,無斑紋。體長約為13.4公分,屬於中型雀鯛,為普遍常見的種類。
分布:
西太平洋熱帶海域。
生態習性:
生活於水深1~6公尺的岩礁區海岸,常呈一小群出現;雜食性,以海藻、腹足類及小型蝦蟹為主食。
利用:
無食用及觀賞價值。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目: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首目: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系: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
雀鯛科(Family Pomacentr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孟加拉豆娘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