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曲線加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urve widening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車輛行駛於彎道上,由於方向轉變,其後輪必然較前輪拖向內側。為使汽車能夠保持在車道內行進,必須使曲線段之路面酌予加寬。此項設計,稱為曲線加寬。(一)加寬計算:依單輛貨車為標準,該型車一般尺寸,設軸距(LB)為6.1公尺,前端縣伸(A)為1.2公尺,車身寬(u)為2.6公尺。依車道不同,分別採用下列公式計算:1.單車道加寬計算式:上式中為機械加寬,為心理加寬。W為直線上路面寬度Wc為曲線上路面寬度W`為曲線上路面所加寬度R 表曲線半徑;V表行車設計速度。2.雙車道或四車道加寬計算式:Wc=[N(U+C)+FA+Z]式中U=行車軌寬(即車輛左右輪胎外緣間之距離),C=會車淨距,N=車道數會車淨距規定如下表:(二)路面加寬配置法:1.曲線加寬度最小為0.5公尺,其計算所得加寬不足0.5公尺,可不予設置,可參照規定標準處理之。2.僅設單曲線之彎道,如加寬度設置於彎道內側,且應有足夠使達到BC點所需之加寬度。即在BC之前某一段距離(通常為30至60公尺)處其加寬為零,如是前進隨距離成正比而加寬度漸增,至BC後約1/6曲線長處,其加寬度為該曲線應有之加寬度。如此加寬之漸變區段應有1/2至2/3設在切線上,其餘則設在曲線上。含EC之後段漸變加寬路段依含BC路段對稱處理。如圖1。3.設有緩和曲線之彎道,於TS處加寬度為零,循路線前進漸次加寬,及達於SC點,其加寬度為該圓曲線應有之加寬。SC與CS間加寬度相同CS後漸減,至ST點加寬為零。如圖2。4.加寬設計宜參照超高設計,在其超高漸變之長度上完成。5.我國現行標準規定,設計行車速率每小時40公里及以上之曲線加寬,配置於路面內外側,加寬度平均分配。行車速率每小時30公里以下者,可配置於曲線內側。  (1)
  (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曲線加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