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緩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ㄇㄢˋㄦˊㄅㄨˋㄐㄧˊㄖㄨˊ:「ㄏㄜˊㄏㄨㄢˇ」、「ㄏㄨㄢˇㄇㄢˋ」、「ㄏㄨㄢˇㄒㄧㄥˊ」、「ㄏㄨㄢˇㄅㄨˋㄇㄢˋㄒㄧㄥˊ」。
  2. ㄊㄨㄛㄧㄢˊㄖㄨˊ:「ㄏㄨㄢˇㄑㄧˊ」、「ㄏㄨㄢˇㄓㄥ」、「ㄏㄨㄢˇㄅㄧㄥㄐㄧˋ」。
  3. ㄈㄤˋㄙㄨㄥㄏㄨㄟㄈㄨˋㄖㄨˊ:「ㄒㄧㄢㄏㄨㄢˇㄎㄡˇㄑㄧˋㄗㄞˋㄕㄨㄛ˙ㄅ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ǎn
解釋:
  1. 慢、不急。與「急」相對。
    【例】緩步、緩慢、遲緩
  2. 延遲。
    【例】緩期、緩召、緩兵之計
  3. 放鬆。
    【例】先緩口氣再說吧!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ǎn
解釋:
[形]
1.慢而不急。如:「緩步」、「緩慢」。《韓非子.觀行》:「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文選.劉孝標.辯命論》:「短則不可緩之於寸陰,長則不可急之於箭漏。」
2.寬鬆。《文選.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動]
1.放鬆。如:「先緩口氣再說吧!」
2.延遲。如:「緩期」、「緩兵之計」。《孟子.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緩也。」《金史.卷八八.康括安禮傳》:「賞有功不可緩。」
[名]
姓。如三國時魏國有緩邵。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uā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延後。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寬鬆、寬舒。《說文解字.糸部》:「緩,綽也。」《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卷一七.又題》:「當風帶緩舞衣寛,無復宫門驟曉鞍。」

2. 慢、不急促。如:「平流緩進」、「緩步當車」。《列子.黃帝》:「縞衣乘軒,緩步闊視。」唐.白居易〈江上對酒〉詩二首之一:「酒助疏頑性,琴資緩慢情。」

3. 鬆懈、放鬆。《三國演義》第一一七回:「吾隨後便至,切不可怠緩,若縱他先據了險要,決斬汝首。」

4. 延遲、推遲。如:「刻不容緩」、「緩兵之計」。《孟子.滕文公上》:「民事不可緩也。」《金史.卷八八.列傳.唐括安禮》:「賞有功不可緩。」

5. 姓。如三國時魏國有緩邵。

注音: ㄏㄨ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