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藥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ㄩˋㄧㄡˇㄌㄧㄠˊㄒㄧㄠˋ˙ㄉㄜㄨˋㄓˊㄖㄨˊ:「ㄘㄠˇㄧㄠˋ」、「ㄓㄨㄥㄧㄠˋ」、「西ㄒㄧㄧㄠˋ」、「ㄧㄠˋㄉㄠˋㄅㄧㄥˋㄔㄨˊ」。
  2. ㄋㄥˊㄧˇㄕㄠˇㄌㄧㄤˋㄈㄚㄕㄥㄉㄚˋㄒㄧㄠˋㄩㄥˋ˙ㄉㄜㄏㄨㄚˋㄒㄩㄝˊㄨˋㄓˊㄖㄨˊ:「ㄏㄨㄛˇㄧㄠˋ」、「ㄓㄚˋㄧㄠˋ」、「ㄇㄚˊㄧ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ào
解釋:
  1. 用來治病的物質。
    【例】中藥、西藥、草藥
  2. 某些能發生特定效用的化學物質。
    【例】火藥、炸藥
  3. 治療。
    【例】無可救藥
  4. 用毒藥殺死。
    【例】藥老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ào
解釋:
[名]
1.用來治病的物質。如:「中藥」、「西藥」、「草藥」。《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
2.某些能發生特定效用的化學物質。如:「火藥」、「炸藥」。
3.芍藥的簡稱。參見「芍藥」條。
4.姓。如晉代有藥冲。
[動]
1.治療。如:「無可救藥」。《荀子.富國》:「彼得之,不足以藥傷補敗。」唐.楊倞.注:「藥,猶醫也。」
2.用毒物殺害。如:「藥老鼠」。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我怕連累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io̍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用來治病的物質。
  2. [[名] ] 有化學作用的物質。
音讀: i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能治病的植物,泛指用以治病之物質。如:「中藥」、「西藥」、「草藥」。《說文解字.艸部》:「藥,治病艸。」《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扁鵲》:「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晉.李密〈陳情表〉:「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2. 治療。《詩經.大雅.板》:「多將熇熇,不可救藥。」《荀子.富國》:「彼得之,不足以藥傷補敗。」唐.楊倞.注:「藥,猶醫也。」

3. 用毒物殺害。如:「藥老鼠」。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我怕連累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老殘遊記》第一九回:「賈大妮子在他姑媽家裡,就同吳二浪子勾搭上了,不曉得用甚麼藥,把賈家全家藥死。」

4. 某些能發生特定效用之化學物質。如:「火藥」、「炸藥」。

5. 芍葯之簡稱。「芍葯」,植物名。毛茛科芍葯屬,多年生草本。葉互生,橢圓形或卵形,二回三出複葉。初夏之間開花,形似牡丹,有紅、白、紫等色。根可入藥,有鎮痛、通經等作用。古代人們離別時,常以芍葯贈欲遠行者,故亦稱為「可離」、「將離」。又因地位僅次於號稱花王之牡丹,故亦稱為「花相」。亦稱為「木芍葯」、「紅藥」。

6. 庭園中以竹籬等圍起來的地方。唐.李匡義《資暇集.卷上.藥欄》:「今園廷中藥欄,欄即藥,藥即欄。猶言圍援,非花藥之欄也。」

7. 姓。如東漢有藥菘。《廣韻.入聲.藥韻》:「藥,姓。後漢有南陽太守河內藥崧。」

注音: ㄧ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藥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藥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