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氏天竺鯛(大麥側仔) - 教育百科
庫 | |
氏 | |
天 | |
竺 | |
鯛 | |
( | |
大 | |
麥 | |
側 | |
仔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Blackbanded Cardinalfish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Apogon cookii (Macleay, 1881) |
|
形態: 亦俗稱大目側仔,頭部較一般魚之比例稍大些,魚體也較為延長,體側扁,具有黑褐與白色相間的縱紋,尤其是第三條縱帶在尾柄處,會形成一個較明顯之黑斑。第一背鰭與腹鰭色稍暗;第二背鰭基部上方之狹帶雌魚較窄,而雄魚的則呈色較黑。該狹帶高度約在鰭高1/3處。一般成熟體長約12公分左右。 |
|
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海域。全台灣沿岸珊瑚礁區,尤其以墾丁地區最常見。 |
|
生態習性: 庫氏天竺鯛屬夜行性魚類,棲息於較淺海之珊瑚礁海域,白天成熟的雌魚大多單獨躲於岩礁洞穴或礁隙中,具領域範圍,岩礁洞穴中只會有1尾較大的庫氏天竺鯛存在,但其中亦容許1~2尾同種幼魚與它同一棲所,一般而言大部分之幼魚在白天通常會成群躲藏於很淺的大礁石旁。成魚於夜晚游出洞穴,於礁砂混合區以底棲甲殼類為主食,是相當貪食之肉食性魚類。春夏兩季為繁殖期,此時各自尋找伴侶,且成對同住於一礁洞中,黃昏之際開始求偶交配,交配期間雌雄魚會因受賀爾蒙刺激而於背鰭出現明顯之婚姻色,母魚將受精卵產於雄魚口中,由雄魚口孵,為期約6~7天,口孵期間雌雄同住一穴,雄魚深居簡出,由雌魚負責警戒,直至小魚孵化為止。 |
|
利用: 無經濟食用價值。 |
|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
|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
|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
|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
|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
|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
|
目: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
|
首目: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
|
亞目: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
|
系: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
|
科: 天竺鯛科(Family Apogonidae) |
|
上科: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庫氏天竺鯛(大麥側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