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微網蟲屬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微網蟲的命名,是因1981年由Bengtson等人,在西伯利亞早期寒武紀地層中,發現許多分離的磷質多邊形網狀骨片而來;直到澄江生物群中保存軟軀體化石的發現,才瞭解類似化石原來是葉足類動物的礦化骨片。 蟲體一端細長,另一端粗短有小突起,對於”頭”、”尾”的認定目前有不同意見;消化道直而簡單,連接蟲體兩端開口;軀體圓柱狀,兩側有9對大小、形狀不一的網狀骨片,每片均由六角形網狀框架所組成,框架外表層有一個加固的蓋層,在網壁交界處的蓋層上有釘狀小突起,框架網格中有向骨片內緣開口或呈半球形封口的圓管;骨片所在的軀幹,表面光滑,在背側有隆起,其餘軀幹部位均有環紋。蟲體共有10對帶環紋的葉足,末端有1對爪;除了2對葉足是位於蟲體較粗短一端的骨片下方的前、後位置,其餘8對分別位於8對骨片的下方;蟲體全長10-77mm。 微網蟲的礦化骨片,推測具有複眼的作用;至於生物食性仍有待研究。目前已知的微網蟲有10多種,見於北美洲、中美洲、歐洲、亞洲,以及澳洲的早-中期寒武紀地層紀錄,但僅有澄江生物群中的化石保存軟軀體構造;除澄江生物群外,化石還見於陜西早寒武世與貴州地區中寒武世地層。澄江生物群中的微網蟲僅有「中華微綱蟲」( Microdictyon sinicum Chen, Hou & Lu, 1989)一種,化石紀錄亦僅限於雲南澄江地區。
知識 1:
"  微網蟲的命名,是因1981年由Bengtson等人,在西伯利亞早期寒武紀地層中,發現許多分離的磷質多邊形網狀骨片而來;直到澄江生物群中保存軟軀體化石的發現,才瞭解類似化石原來是葉足類動物的礦化骨片。   蟲體一端細長,另一端粗短有小突起,對於”頭”、”尾”的認定目前有不同意見;消化道直而簡單,連接蟲體兩端開口;軀體圓柱狀,兩側有9對大小、形狀不一的網狀骨片,每片均由六角形網狀框架所組成,框架外表層有一個加固的蓋層,在網壁交界處的蓋層上有釘狀小突起,框架網格中有向骨片內緣開口或呈半球形封口的圓管;骨片所在的軀幹,表面光滑,在背側有隆起,其餘軀幹部位均有環紋。蟲體共有10對帶環紋的葉足,末端有1對爪;除了2對葉足是位於蟲體較粗短一端的骨片下方的前、後位置,其餘8對分別位於8對骨片的下方;蟲體全長10-77mm。   微網蟲的礦化骨片,推測具有複眼的作用;至於生物食性仍有待研究。目前已知的微網蟲有10多種,見於北美洲、中美洲、歐洲、亞洲,以及澳洲的早-中期寒武紀地層紀錄,但僅有澄江生物群中的化石保存軟軀體構造;除澄江生物群外,化石還見於陜西早寒武世與貴州地區中寒武世地層。澄江生物群中的微網蟲僅有「中華微綱蟲」( Microdictyon sinicum Chen, Hou & Lu, 1989)一種,化石紀錄亦僅限於雲南澄江地區。"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微網蟲屬
中文類名: 葉足動物門
中文類群名: 澄江生物群
分類: 澄江生物群化石
學域-大分類: 地質-化石類
紀錄類別: 澄江生物群化石知識單元
英文類名: Lobopodia
英文類群名: Chengjiang biot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