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義勇為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àn yì yǒng wéi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見義勇為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反詞: | 見死不救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àn yì yǒng wéi |
解釋:
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遇到合乎正義的事,就應該奮勇的去做。《宋史.卷三一九.歐陽修傳》:「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見義勇為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看到合乎正義的事,就奮勇去做。語本《論語.為政》。 △「急公好義」 |
||||||||||
典故說明:
孔子是春秋的賢人,於魯國從政時,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國君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並且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門下有弟子三千人。孔子十分強調「勇」的重要性,例如在《論語.憲問》中,孔子曾說︰「仁者,必有勇。」意思就是說,仁者重視正道而輕忽生命,見到合乎正道的事情,一定會勇於實行。又說「勇者不懼」,即是說勇敢的人無所恐懼。而在所引典源《論語.為政》中,孔子則說︰「見義不為,無勇也。」綜上所述,可知一個君子如果見到正道所當行之事,必然會勇敢地去做,要是因為害怕而不去做,那就不配稱為勇敢,只是一個怯懦的人。後來「見義勇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見到合乎正義的事,就奮勇去做。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見到合乎正義的事,就奮勇去做。 使用類別 用在「奮勇行義」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急公好義 形音辨誤 同 「見義勇為」及「急公好義」都有從事正義之事的意思。 異 「見義勇為」側重於看到便勇敢去做;「急公好義」側重於熱心公益。
|
||||||||||
典源: 《論語.為政》子曰:「非其鬼(1)而祭之,諂(2)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注解〕 (1) 鬼:人死曰鬼,此指祖先。 (2) 諂:獻媚、奉承。 |
||||||||||
書證:
01.宋.袁燮〈題習齋〉詩:「見義勇必為,有過時自抨。」
02.《宋史.卷三一九.歐陽脩列傳》:「(歐陽)脩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
03.《元史.卷一二六.廉希憲列傳》:「(憲)戒其子曰:『丈夫見義勇為,禍福無預於己。』」
04.《東周列國志》第一四回:「見義勇為真漢子,莫將成敗論英雄!」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見義勇為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