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世紀大學行政杜團 - 教育百科
中 | |
世 | |
紀 | |
大 | |
學 | |
行 | |
政 | |
杜 | |
團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orporate Bodies of Univeersity in the Medieval Age |
作者: | 方永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中世紀大學行政社團,指西元十三世紀時歐洲一些由教師與學生所結合而成的社團,逐漸發展成為有著完善行政職責的「行政社團」(corporate bodies)或「行會」(guilds);而由這些「行政社團」所構成的特殊的「大學校」(studium),後來便成為一個稱為universitas studii的單位,甚至於就是「大學」(universiatas)的本身。是以中世紀大學行政社團的出現,在中古大學的興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中世紀大學的興起,其實是一個長時間地方性發展的過程。其設立的過程往往是一位有名望的教師吸引學生遠道而來,當人數愈來愈增加時,其他有才能的教師看見那裡有學生集團,因而也就開始在那兒設講座講學,於是吸引了更多的教師與學生前來。最後在這些教師的周圍,聚集了學校的其他職員,包括引導教師及學生行列的職員、圖書館員、低級職員、預備羊皮紙者、抄寫員、羊皮紙繪圖員及其他工作人員。在十二世紀時,雖然教師及學生的特權已受到教皇或王室的保障,但因為學校仍處於組織鬆散的狀態,所以那時的特權僅限於個別的教師及學生,而未及於學校本身。然而此種情形到了十三世紀開始時有了重大的轉變;在西歐許多地方的學生及教師人數大增,於是他們開始採行中世紀的慣例,亦即將自己組織成為具有完善行政職能的社團或行會,以求獲得進一步的保護而免於受到勒索與壓迫,並且也可較少受到教會規定的約束。在這些行政社團中,他們確立了討論及研究的自由,也規定了團體權利(corporate rights)及責任的獲得,並建立了學徒制(apprenticeship)的體系。總之,在中世紀教師及學生行政社團或行會的興起過程中,它們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可以授與教學特許狀的教學團體(chartered teaching groups),這是中世紀大學的發端。惟從另一角度來看時,它也可視為十一、二世紀時那些志同道合者為現世目的而團結之大運動在教育方面的反響。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世紀大學行政杜團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