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功利論 - 教育百科
教 | |
育 | |
功 | |
利 | |
論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Utilitarian Theory of Education |
作者: | 江瑞顏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育功利論者認為教育應有其明顯的實用價值;他們認為既然大多數人都須謀生,教育就應為其謀生做準備。一般人發現,教育功利論較其他大部分的教育理論更能為人所接受,所有職業學校的存在即是因為大多數人認為那是實用的。中世紀的行會學校及羅馬訓練工匠的學校,都是基於此種原因而設立。但在歐洲,職業教育以及實用教育初時尚未受到的重視,因為早期人們的工作都是由奴隸代勞,一位紳士絕不可能自貶身分學習如何做生意。但在美國卻相反,美國學校和歐陸風氣不同,甚為重視功利的教育。 然而一種實用的訓練可能是狹隘的,且不適合學習者從事生活上需要智力的活動,或不能使學習者以一種滿意的方式度過其悠閒時間。因此在歷史上,很少偉大的教師支持這種教育功利論;除了法蘭開(August Hermann Francke, 1663~1727)及裴斯泰洛齊(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曾或多或少的對孤兒施予職業訓練,以及巴斯道(Johann Bernard Basedow, 1723~1790)接受許多低階層的學生。這些學生均藉著服務同班同學而學得一些個人的服務技巧。 和教育功利論相對的是教育陶冶論;教育陶冶論很早就已存在,和貴族的傳統及雙軌的學校系統有關。與在平民學校所提供屬功利性質的讀寫算不同,而是為上層階級所提供的屬陶冶性質的教育。陶冶論也並不缺少實用的價值,因為也提供許多對生活的了解及品味的知識。陶冶論所提供的課程,包括人類的歷史及精選過的人類心靈的作品。在現代,最強調教育陶冶課程的,屬於英國的公學及傳統的大學。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