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斂作用 - 教育百科
聚 | |
斂 | |
作 | |
用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onvergence |
作者: | 賈馥茗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聚斂之意,是由相聚兩點或兩個位置,因移動逐漸縮小距離,愈趨愈近,可能合在一處的作用。 在視覺方面,雙目因聚斂而使網膜的視覺印象合而為一;或由習慣性眼肌運動,使視覺軸交叉而固定在中間一點上,以致表面上眼珠能在同時依一定方向運動(上下左右一致)之外,互為左右反向運轉而趨於中間(即俗謂鬥雞眼),稱為聚斂。 在生物進化歷程中,達爾文(C. Darwin,1809~1882)在其[物種源始](Origin of Species)中提出「近似適應」(adaptive resemblance)的說法,以為動物中原本不同的,其後代由適應而逐漸近似,也是聚斂之意。後來蘭開斯特(E.R. Lankester,1847~1929)以為聚斂是由生動適應而出現的「類似」(homoplasy);若原本血統相近,則應視為同質性(homogeny)而非聚斂。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社會學中也出現一種聚斂的說法,以為世界各地或國家,無論歷史傳統和意識型態差別如何,在工業社會進展的趨勢下,將使政治、經濟和文化聚合而總於「一」,是最後聚斂的結果。用數字系列表示,差別逐漸縮小,而相似度逐漸增加的比例,如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八分之七,十六分之十五,終歸成為「一」。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聚斂作用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