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文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文王〕是〔詩經.大雅〕篇名;旨在追述周文王之德業,與君王承受天命之不易,並告誡周氏子孫,以文王為典範,敬天崇德,才能使周室偉業,永續不墜。〔文王〕詩篇共分七章,都是賦體;全詩之要點如下:
1.闡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之義,由於周文王行仁政,文德昭明,可以配天,故周雖為舊有之邦國,仍可承受上天的新使命,統攝萬邦。2.說明「凡周之士,不顯亦世」之理,周文王之德行,源於本然,沒有絲毫的勉強做作,此種純淨美德,福報最大,使其後代普沾福澤,故周室子孫,能世代顯榮。3.周室之興隆,除得蔭於周文王之德澤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有一群小心翼翼、勤勉敬謹的才智之士,輔佐王室,放詩文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4.詳述「天命靡常」之哲理,有德者則天命之,失德者則天棄之,勉周室子孫「宜鑒于殷,駿命不易」,殷商就是一面鏡子,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當殷君失德,喪失民心時國就亡了。又因為「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上蒼行事,無影無蹤,我們不易察覺,但我們仍可揣測上天的意旨,那就是效法文王,敬謹奮勉,修德行善,這樣才能永配天命,萬邦景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文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