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書目控制 - 教育百科
國 | |
際 | |
書 | |
目 | |
控 | |
制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Universal Bibliographic Control,簡稱UBC |
作者: | 陳敏珍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際書目控制,是國際圖書館學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簡稱IFLA)最早發展的核心計畫。此計畫於1971年由聯盟主席李巴斯(Herman Liebaers)提出。1974年國際書目控制的觀念被正式採納,隨即在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內設專責辦事處,負責收集、分送資料,策畫有關活動,並作為各國組織書目標準的聯絡中心。1987年該計畫更名為國際書目控制與國際機讀編目格式計畫(Universal Bibliographic Control and International MARC Program,簡稱UBCIM)。 國際書目控制之基本理念非常簡單,即各國出版的所有出版品之基本書目資料能夠易於取得。每一個國家的編目機構必須負責該國出版品的書目控制,除有效地獲取該國出版品外,並能即時依國際標準將最完整、最正確的目錄紀錄,以印刷或機讀型式,分送至其他國家。其最終目的是對任一國之出版品,自刊行起至圖書館編目止,有系統地處理書目紀錄,以期將各國出版界與圖書館的活動聯合成整體系統,成為一網狀組織,便於國際書目交換。此計畫對於國際出版品利用計畫(Universal Availability Program,簡稱UAP)之發展貢獻非常大。 要達成國際書目控制,必須透過下列途徑: (一)建立國家書目(National Bibliography):國家書目為國際書目控制的基礎,加強國家書目之統一控制,才可促使國際書目控制更加完善。國家書目在範圍上應盡可能涵蓋該國所有的出版品,同時內容應具時效性。實行出版品預行編目(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簡稱CIP)將可加速國家書目之編製。 (二)健全的組織:國際書目控制有賴各組成國家有效地配合。各國必須設立國家書目機構,通常由國家圖書館擔任,負責為每一新的出版品製作具權威性之書目紀錄,同時應建立豐富的資料庫,以保存舊有紀錄,各圖書館即可透過此機構擷取資料。 (三)標準化:為獲致書目一致性,便於交換,標準化是提倡國際書目控制最重要的工作。舉凡編目規則、書目著錄標準、主題分析標準、國際標準書號、國際標準期刊號及機讀編目格式等標準均須為各圖書館所遵循。 近年來國際圖書館學會聯盟為推展國際書目控制,積極致力於書目著錄、權威控制之標準化、推行出版品預行編目制度、推廣國際機讀編目格式之運用、促進各國國家書目機構及網路系統之建立、提倡各種語文之書目資料自由交換等活動。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際書目控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