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閉架式圖書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losed Access Library
作者: 彭慰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早期的圖書館為保存藏書的安全,往往不讓讀者直接接觸到資料,雖允許借閱,但手續複雜,讀者必須先查檢目錄,將索書號填於索書單,俟圖書館工作人員至書庫取書,再辦理借閱手續。讀者閱畢再辦理還書手續,由工作人員歸架。且一次不允許借太多本,借期也有限制。
  閉架式與開架式是相對的,開架式圖書館(Open-Stack Library)的借閱制度帶給讀者較大的方便,但也增加圖書館的困擾。採用開架式雖節省圖書館工作人員取書的時間,但工作人員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在整理、讀架及歸架。因此許多圖書館採取部分開架,部分閉架的管理方式,對於容易取得、利用率高的本國出版品,一般都採開架式,但對於珍貴的文獻、內容不宜公開或利用率低的資料,或非書資料則採用閉架式管理,以維護資料的安全,方便工作人員管理。
  館藏資料不讓讀者直接取閱的圖書館即可稱為閉架式圖書館,但現在愈來愈少此類圖書館。多半採開架式或半開架式,尤其是參考資料的使用日漸普遍,閉架式的借閱方式無法滿足讀者,因此採用開架式是必然的趨勢。
  在國家圖書館因有典藏全國圖書文獻的職責,因此較多採用閉架式的借閱,但為便利學術研究及民眾閱讀,亦設一些開架閱覽室,如國立中央圖書館。但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之藏書則採閉架式管理古籍資料,其圖書館陳列一般資料開架供讀者閱覽,欲瀏覽古籍者須辦理調閱手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閉架式圖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