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恩斯坦的社會語言學 - 教育百科
柏 | |
恩 | |
斯 | |
坦 | |
的 | |
社 | |
會 | |
語 | |
言 | |
學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ocial-Linguistics of Basil Bernstein |
作者: | 陳伯璋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柏恩斯坦是英國倫敦大學教育研究所的教授,是教育知識社會學的重要學者之一。他對教育知識分類(classification)和架構(framing)的概念分析以及課程研究,皆源於其社會語言學的概念。他認為社會階層與語言的使用有密切關係,不同社會階級會採用不同語言模式,而此語言模式又深受語言律則(linguistic code)的規範。因此中產階級傾向採用形式語言(formal language),較常用複雜文法結構傳達意思,精細選用形容詞、副詞來表達抽象而豐富的情感;而勞動階層家庭則傾向於公共語言(public language),以簡單句、抽象層次較低的語彙及語句來表達意思和感情。上述這些語言的功能事實上深受語言律則的限制和影響,因此柏恩斯坦進一步分析此律則可分為「精密型律則」(elaborate code)和「限制型律則」(restricted code)。後者指出受此律則影響的語言內容較傾向於具體的、描述性而且較狹窄。此類語言的功能會限制個別化的語言發展,難以展現個人特有的語言模式。它常受社會關係的屬性所界定,所以像勞動階層的兒童使用的語言律則就是屬於此類型。至於精密型律則的語言,使用者較能彈性地在較大範圍內表達個人經驗,並傾向採精密的語言,將個人意向符號化,中上階層家庭則傾向此語言律則的發展,學校的語言環境也是一種精密型律則。 柏恩斯坦又進一步說明社會結構和語言律則的產生也與家庭社會化的特徵有密切的關聯。例如在「地位式家庭」中,角色、地位畫分清楚,是一種封閉式的角色體系,其成員間的溝通也是封閉式的。換言之,語言溝通的方式和內容受限於角色地位,並不鼓勵個人以精密式的表達及判斷來陳述意見和差異,所以傾向於命令模式,例如說:「女孩子怎麼可以這樣『晚』才回來!」,而在「個人式家庭」(personal family)較能以精密型語言表現自我,兒童在溝通體系中對角色的習得不是被強迫性『賦予』的,所以像中產階級家庭較傾向採用「個人式家庭」語言學習社會化。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柏恩斯坦的社會語言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