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懷璧其罪 - 教育百科
ˊ
ˋ
ˊ
ˋ
  • 漢語拼音 huái bì qí zu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i bì qí zuì
解釋:
  1. 原指因身上懷藏寶玉而獲罪。後比喻因有才能而遭人嫉妒陷害。
    【例】他滿腹經綸,才華洋溢,怎奈懷璧其罪,終不得見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懷璧其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i bì qí zuì
解釋:
懷,懷藏。懷璧其罪指身藏寶玉,因此獲罪。《左傳.桓公十年》:「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後比喻懷才而遭人嫉妒陷害。如:「廉頗年雖老大,仍欲為國征戰,怎奈懷璧其罪,終不得見用。」也作「懷璧獲罪」。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懷璧其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崔光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懷璧其罪語出[春秋左傳.桓公十年]。魯桓公十年(西元前702年)虞叔引周諺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意為一個人並沒有犯罪的行為,但因有了珍貴的東西,而成了罪名。
  歷史背景是虞公的弟弟虞叔有一塊很好的玉,虞公向他弟弟要,起初虞叔不捨得給,後來忽然覺悟說:「周的諺語說:『平民原本無罪,收藏玉璧就犯了罪。』我何必收藏這塊玉,遺禍自己呢?」於是將玉璧獻給了虞公。虞公得到了璧,又向虞叔要寶劍,虞叔說:「這是貪得無厭,最後一定會要我的命。」於是他就率軍隊攻伐虞公,虞公戰敗,逃亡到共池。
  自三代以來,玉器象徵配天地四方的禮器,又稱「六器」。「蒼璧禮天,黃琮祭地。」璧玉尤其是最貴重的一種,代表天的器物,一般平民不應擁有,否則便是僭越(意為不守本分,侵犯在上位者特有的名分。)這就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意義。但是虞公貪得無厭,得了玉璧,又要寶劍,這種行為是不合道理,不可饒恕的。[左傳]此章在表達尊重文化傳統,一則要謹守本分;一則要戒除貪心,更不必過於重視身外之物,以免招來災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懷璧其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