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歧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ㄓˇ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ㄆㄤˊㄔㄨ˙ㄉㄜㄉㄠˋㄌㄨˋㄖㄨˊ:「ㄑㄧˊㄌㄨˋ」、「ㄑㄧˊㄊㄨˊ」。
  2. ㄅㄨˋㄧˊㄓˋ˙ㄉㄜㄧㄡˇㄔㄚㄅㄧㄝˊ˙ㄉㄜㄖㄨˊ:「ㄑㄧˊㄧˋ」、「ㄈㄣㄑㄧˊ」、「ㄑㄧˊㄐㄧㄢˋ」、「ㄑㄧˊㄕˋ」、「ㄑㄧˊ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歧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分岔的道路。
    【例】歧路、歧途
  2. 不一致的、有差別的。
    【例】歧義、分歧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分岔的道路。《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文選.左思.蜀都賦》:「羲和假道於峻歧,陽鳥迴翼乎高標。」
[形]
分岔不一致的、有差別的。如:「歧義」。《文選.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賦自詩出,分歧異派。」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分岔之道路。《玉篇.止部》:「歧,歧路也。」《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晉.左思〈蜀都賦〉:「羲和假道於峻歧,陽烏迴翼乎高標。」

2. 叉開、分開。《宋書.卷一八.禮志五》:「荀文若巾之,行觸樹枝成歧。」《舊唐書.卷一七.文宗本紀下》:「是夜,彗長六丈,尾無歧。」

3. 不一致、有差別者。如:「歧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賦自詩出,分歧異派。」清.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卷八.社商》:「是舉世所當哀矜者,莫番若矣。乃以其異類且歧視之。」

4. 指正式或正當方法外之其他途徑。《舊唐書.卷一六六.列傳.元稹》:「稹初不好文,徒以仕無他歧,強由科試。」《聊齋志異.卷六.跳神》:「一家媼媳姊若妹,森森蹜蹜,雁行立,無歧念,無懈骨。」

5. 通「跂」,多餘之腳趾。《集韻.平聲.支韻》:「跂,《說文》:『足多指也。』或作歧。」

6. 姓。明.屠隆《篇海類編.人事類.止部》:「歧,姓。」

注音: ㄑ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歧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