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邑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ì |
解釋:
[名] 1.國家。《說文解字.邑部》:「邑,國也。」《左傳.桓公十一年》:「鄖人軍其郊,必不誡,且日虞四邑之至也。」晉.杜預.注:「邑,亦國也。」 2.京城、國都。《詩經.商頌.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極。」漢.毛亨.傳:「商邑,京師也。」唐.李白〈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湯及盤庚,五遷其邑。」 3.城市。如:「城邑」。《史記.卷六八.商君傳》:「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 4.封地。如:「食邑」、「采邑」。《周禮.地官.載師》:「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縣地。」漢.鄭玄.注:「家邑,大夫之采地。」 5.二一四部首之一。 [副] 憂愁不安。通「悒」。《楚辭.屈原.離騷》:「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閔來,無邑憐之心。」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國家。《說文解字.邑部》:「邑,國也。」《左傳.桓公十一年》:「鄖人軍其郊,必不誡,且日虞四邑之至也。」晉.杜預.注:「邑,亦國也。」 2. 京城、國都。《詩經.商頌.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極。」漢.毛亨.傳:「商邑,京師也。」唐.李白〈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湯及盤庚,五遷其邑。」 3. 城市。《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兗州薛蘭、李封軍士皆出擄掠,城邑空虛,可引得勝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4. 建都、建城。《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至周之衰,秦興,邑於西垂。」 5. 封地。《周禮.地官.載師》:「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縣地。」漢.鄭玄.注:「家邑,大夫之采地。」《宋書.卷六五.列傳.杜驥》:「以軍功為驍騎將軍,封邵陽縣男,食邑三百戶。尋坐巧佞奪爵。」 6. 憂愁不安。通「悒」。《楚辭.屈原.離騷》:「忳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閔來,無邑憐之心。」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
|
注音: | ㄧ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邑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